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歷史世界的呼喚
 
開課學期
95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黃俊傑 
課號
Hist2050 
課程識別碼
103 239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文演 
備註
G1:人文學領域。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52cih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共列十五個講授單元,每一講授單元包括下列各項:
1、講授內容摘要。
2、閱讀作業:配合講授單元之主題,提示相關參考論著。
3、參考讀物:列舉當代學者所撰該單元相關問題之研究論著書目,作為學生將來進一步自修之參考。
4、思考問題:就每一講授單元或閱讀作業之相關課題,列舉問題若干則,提供學生思考空間,並作為檢驗學習效果之參考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開授之目的,在於引導學生從歷史視野思考若干歷史的轉捩點與當前現實問題,提昇學生批判思考之能力,並探索歷史思考活動之重要面向。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每週上課二小時,選課同學必須在第5講及第10講結束後各撰寫一篇心得(約1,000-2,000字)繳交至教學網站,並每週上課的第3小時參與助教帶領的討論課,以提升寫作及口語表達報告能力及學習效果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黃俊傑:《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6)。
黃俊傑:〈亞歷山大帝國的政策及其問題〉,收入黃俊傑:《歷史的探索》(臺北:水牛出版社,1981)。
黃俊傑:《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6)。
黃俊傑:《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6)。
黃俊傑等:《戰後臺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》(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92)。
黃俊傑:〈古代中國的「中國」概念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臺灣的轉化〉,《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》3:2(2006年12月)。
黃俊傑:〈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運用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(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)第3期(1993年3月),頁361-390。
黃俊傑:《歷史思維、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6),頁14-40。黃俊傑:〈錢賓四史學中的「國史」觀:內涵、方法與意義〉,《臺大歷史學報》(臺北:臺灣大學歷史學系,2000),第26期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中考 
20% 
 
2. 
期末考 
20% 
 
3. 
報告 
30% 
選課同學必須在第5講及第10講結束後各撰寫一篇心得(約1,000-2,000字)繳交至教學網站 
4. 
出席 
30% 
未請假缺課一次扣學期總成績2分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8  放假 
第2週
3/07  第一講:歷史的轉捩點(1)551B.C.:孔子與《論語》的思想世界
 
第3週
3/14  第二講:歷史的轉捩點(2)221B.C.:世界史視野中的秦帝國興亡及其歷史意義 
第4週
3/21  第三講:歷史的轉捩點(3)A.D.960:公元第一個千紀以後中華文化的發展趨勢 
第5週
3/28  第四講:歷史的轉捩點(4)A.D.1895:甲午戰爭與日據時代臺灣的歷史面向 
第6週
4/04  第五講:歷史的轉捩點(5)A.D.1945:戰後臺灣經驗及其文化變遷 
第7週
4/11  期中考 
第8週
4/18  第六講:從歷史看現實(1):臺灣意識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 
第9週
4/25  第七講:從歷史看現實(2):海峽兩岸關係的歷史脈絡及其展望 
第10週
5/02  第八講:從歷史看現實(3):「中國」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東亞的轉化 
第11週
5/09  第九講:如何思考歷史:兩種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問題 
第12週
5/16  第十講:歷史知識如何可能:「歷史」圖像的建構 
第13週
5/23  第十一講:如何寫歷史:歷史寫作的特質與目的 
第14週
5/30  第十二講:如何說歷史:歷史敘述的藝術 
第15週
6/06  第十三講:如何解釋歷史:歷史的因果解釋及其問題 
第16週
6/13  第十四:講時代變局中的歷史知識、集體記憶與權力結構 
第十五講:結論:歷史中有沒有道德? 
第17週
6/20  期末考 
第18週
6/27  96-1課程預告:「東亞文化:傳統與現代」